宋清輝:“十三五”中國經濟或先抑后揚 呈不規則V型曲線發展
據廣東廣播電視臺消息,2015年12月5日,經濟學家宋清輝應廣東廣播電視臺城市之聲方面邀請,在廣州廣東廣播中心就2016年宏觀經濟形式、供給側改革等相關主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以下是根據宋清輝的演講綱要整理而成:
分析2016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經自2012年以來,因受國際經濟形勢復蘇和國內經濟新常態(三期疊加、結構性調整等)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總體上呈現下行的態勢,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將呈現出前低后高的發展趨勢。我們都知道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因為十三五周期很短,要想達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個局必須開好。上半年GDP增速低一點沒關系,2016下半年的GDP增速一定超過上半年,總體經濟發展態勢才可能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格局。
每年的年末歲初,投資者都比較關心明年甚至是后年以及未來五到十年的經濟走勢,市場機構解讀的也是連篇累牘。2015年10月份我也曾經接受過新華社瞭望智庫“十三五”經濟增長與轉型,百名經濟學家大調查的問卷訪談,訪談中我認為經濟放緩將持續到2016下半年,實體經濟的放緩態勢將在大約2016年內結束,2017上半年實體經濟企穩復蘇。最終,“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可能會走出一條先抑后揚的不規則V型曲線。
當然,凡事一分為二地看待是我的風格,可能有投資者會發現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其實任何事物本身就是矛盾。
當前,中國經濟的核心風險,是與其相伴且可能會持續上升的債務率。不管是企業部門還是政府部門,中國的債務水平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債務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下滑過程中面臨的大問題。短期來看,去杠桿不利于總體債務問題的解決,若能夠把去杠桿在一定時期內變成穩杠桿,或可能會解決掉這個問題。
債務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風險,說其是“挑戰之首”一點不為過。經濟速度放緩,讓地方財政收支壓力迅速地上升,景氣不再的樓市已經讓很多地方上的土地財政失去昔日的輝煌。
論大數據時代民企出路
“產業轉型”比“經濟新常態”面世還要早,是時下出現率近同于“新常態”的詞。大數據時代如何追趕產業轉型加速的步伐?我想這是中國企業家普遍的焦慮,在這個盛產“霧霾”的時代,因為企業經營所處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我所接觸的企業家不少人還沒有找到適應新環境的辦法,因而處于深深的焦慮之中。
以前我們熟知的互聯網已經升級為大數據和云計算的階段,華為、騰訊和百度這樣的企業都在擔心在大數據時代,能不能追趕上產業轉型加速的步伐。對一些普通的企業而言,因為反應遲緩、妨礙企業自身成長的內部因素太多,同時也缺乏擁抱互聯網的勇氣和條件。其實“追趕”這次詞匯最好不用,應該是“抓住”產業轉型加速的步伐,美國2000年左右就有了大數和云計算的概念,我們不能再“追趕”了。
原來我國的企業能夠快速增長,得益于千載難逢的外部機遇,現在有利條件逐漸消失,各種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獲得利潤難上加難。但是,決不能隨波逐流,一些民營企業沒有國企復雜的流程,完全可以通過民企之間資源整合、通過抱團取暖共度難關。在交換資源方面,民營企業家的私心可能更重,不愿意與他人交換。這就需要企業家有一定的胸懷,在亂世中,閉塞的環境只會加速自己的企業喪失市場競爭力,甚至倒閉,成為大量市場失敗案例中的一個。
談“供給側改革”意義及影響
“供給側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在此后的幾天內被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總理和習近平在2015年11月18日APEC會議上再次提出。什么是供給側改革?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具體來講,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并淘汰落后產能,把發展方向瞄準新興領域和創新領域,然后創造出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于普通讀者而言,“供給側改革”可能仍是一個偏學術性的詞語。我在這里就舉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談一下供給側改革的概念以及帶來的影響?
近期雖然供給側改革成為高頻詞匯,但是我們至今沒有拿出來一個供給側改革案例,這里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提到經濟增長“三駕馬車”,很多人都知道是消費、投資和出口,我們稱之為“需求側”,與之對應的就是“供給側”?!靶枨髠取北锥撕秃筮z癥已經顯現了,如近期的霧霾等空氣污染問題,即便是拿出來一萬億元人民幣可能收效甚微。
現在,我們需要更換一個思路,這就是供給側改革。打個比喻,以前我們想方設法向非洲出口國內制造的廉價手機,但是現在方式變了,我們要努力把手機做的物美價廉和高大上,這樣不但非洲人購買我們的產品,甚至歐美等國家也會購買,轉變一下方式一切就變了。簡而言之,供給側改革就是對癥下藥,主要是為了解決產能過剩、經濟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供給側改革后,對于普通民眾的消費而言,中國制造的產品已經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就不需去哄搶澳洲的奶粉和日本的馬桶蓋。
“供給側改革”是“十三五”期間經濟改革的一個重心,標志著中國經濟變革的重點正由需求側向供給側轉變,它對中國經濟“十三五”時期甚至更長時間都具有重要影響。有人曾經問我,“供給側改革”是否會帶來產業結構大變遷?
我認為,“供給側改革”不是否定“三駕馬車”之舉,它是當下經濟問題的一劑對癥良藥,利好當前的中國經濟。它不但能夠解決很多過往”需求側”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最終也是在創造需求和解決需求的問題。在中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會倒逼中國國內分工細化和產品質量的提升,護航“一帶一路”建設,最終可能會帶來一場產業結構大變遷的革命。


- 國防部:第二艘航母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
- 國防部:中國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艦
- 中越、中韓國防部直通電話正式開通并舉行首次通話
- 國防部:國防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擬于明年啟動
- 日媒分析:撤走受害者“少女像”實為試金石 欲促韓方行動


- 國防部:第二艘航母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
- 國防部:中國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艦
- 中越、中韓國防部直通電話正式開通并舉行首次通話
- 國防部:國防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擬于明年啟動
- 日媒分析:撤走受害者“少女像”實為試金石 欲促韓方行動


- “海外豆瓣”IMDb評選年度十佳電影 你看過幾部?
- 假裝在英國 從影視劇中的英倫關鍵詞感受英倫風
- 謝耳朵將在萊納德婚禮上攪局 盤點美劇婚禮上的麻煩事
- 美劇偏愛中國元素 中國人形象這些年變化幾何?
- 一往情深深幾許?七夕尋覓光影故事背后的愛情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