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圖解巴菲特"最佳指標"如何預警股市泡沫
【延伸閱讀】
學者找到巴菲特投資公式:專注便宜且優質股票
2013-12-27 10:48:28
資料圖片:2010年9月30日,在北京朝陽大悅城,“股神”沃倫·巴菲特在展示“暴風雪”冰淇淋。新華社記者任正來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道美國媒體稱,多年來,投資者一直在尋找一套公式,以圖復制沃倫·巴菲特在過去50年里取得的神奇回報,但都徒勞無功。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26日發表文章稱,位于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全國經濟研究所于上月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找到了這套公式。論文作者都有深厚的學術資歷,他們供職的AQR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多只對沖基金和其他一些投資產品,資產規模達900億美元。
報道稱,論文作者分析了巴菲特從1964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來的投資成績。他們的公式含有十多個單項,可以歸納為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專注于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即波動性低于平均水平、股價相對于賬面價值的比率(即市凈率,一種衡量凈值的指標)不高的股票。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看好利潤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相當大一部分利潤被當作股息派發出去的股票。
公式的第二部分會令人錯愕:它要求用“保證金交易”來投資這些股票,也就是借錢買股,買進的數量比不借錢能夠買到的更多。研究人員發現,要達到巴菲特那樣的長期回報,投資組合需要有60%的借入比例,也就是說,借款比例足以讓每100美元的投資組合持有160美元“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
不可否認的是,大量使用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始終存在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的風險——如果所持資產跌幅太大,就要存入更多的現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過去50年里一直能夠避開這種風險。雖然嚴重依賴于杠桿,但其自然年度最差的回報率也就虧損9.6%。而且其賬面價值的波動性也低于標準普爾500指數。波動性是衡量投資組合風險的一個常用指標。
論文作者之一、紐約大學金融學教授、AQR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之一拉賽·彼得森強調,巴菲特并非浪得虛名。他說,畢竟充當事后諸葛亮的研究人員花了數年時間才總結出一套與巴菲特近50年投資成績相吻合的公式。除此以外,他還擁有不論豐歉都堅守既定方針的自控力。
不幸的是,散戶要套用研究人員總結出來的這套投資公式并不容易。比如它要求投資一大籃子多樣化的股票。另外,對于一個依靠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來說,堅守這套公式也可能遇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