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天津古文化街逛一逛非遺市集、在貴州思南城里看一場花燈非遺巡游、沉浸式觀賞江西廬山西海的非遺展演……國慶、中秋假期,在多地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中,各類“非遺+”新玩法、新項目成為“超級假期”文化消費的新亮點。
夜幕降臨,江西九江廬山西海柘林老鎮非遺美食文創園迎來人流高峰,在湖心島即將上演的非遺打鐵花表演更成為“焦點”。
當非遺匠人將高溫鐵水潑向空中,瞬間綻放出漫天“星火”,配合著“火猴鬧西海”雜技演員的騰躍、“哪吒鬧海”風火輪的旋轉,傳統技藝與潮流元素碰撞出的視覺盛宴,贏得現場觀眾喝彩。
“這次和家人來廬山西海旅游,沒想到能在這里欣賞到這么多精彩的非遺表演,品嘗到這么多美味的美食。而且這些演出活動,讓小朋友對非遺有了更直觀的了解,我們全家都覺得不虛此行。”來自湖北孝感的游客黃婷感嘆道。
“今年,景區將非遺與旅游進行融合,以‘非遺雅韻?中秋國慶共團圓’為主題,創新打造了一場集非遺展演、民俗體驗、趣味互動于一體的節日盛宴,讓國粹變臉、非遺火壺、采茶戲等多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走進景區,遍布老鎮角落,真正讓游客實現白天暢游山水風光、夜晚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的深度旅游體驗。”廬山西海文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智表示,截至10月7日,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景區日均客流量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
“非遺+”不僅在旅游景區火熱出圈,與文旅商體不同業態的有機融合更釋放出消費新活力。
江西贛州巨億萬達廣場將“中華非遺傳承與愛國情懷”作為核心,打造了“看世界·賞兩地”的沉浸式體驗,成為國慶期間市民爭相打卡的消費地標;云南省博物館推出“月滿華誕家國情懷”系列主題活動,通過掐絲琺瑯彩畫、扎染工藝、錫工藝范鑄法等多項非遺體驗活動,讓游客在親手制作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遼寧省鐵嶺調兵山市舉辦露天電影與非遺美食相結合的系列活動,打造獨特的文旅消費體驗。
“國慶中秋假期,多地通過‘非遺+’的跨界融合為傳統文化找到創新載體,有效提升了傳統文化的‘能見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教授王金偉表示,特別是近期多地推出的非遺市集、非遺展演等新項目,正在打破業態邊界,在為消費市場開辟新賽道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民眾對文化體驗的多元化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非遺+”為旅游和消費注入文化內核的同時,也折射出政策牽引的實效。
“我們推動非遺進景區、街區、社區,用非遺之光點亮群眾文化生活。非遺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很多非遺成為地方名片,游陜北看秧歌、到貴州聽侗族大歌、去自貢賞燈會,‘非遺+旅游’‘非遺+時尚’的深度融合,旅游讓生活既有煙火氣、又有文化味。”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盧映川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文旅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各地建設非遺工坊1.29萬余家,帶動相關產業120萬余人就業增收。“當前,非遺保護工作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支持。我們將進一步扎實做好非遺系統性保護,找準非遺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盧映川說。
為進一步推動非遺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王金偉指出,各地要持續挖掘當地特色資源,打造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產品,助力文旅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
李智也表示,景區將進一步創新產品為游客提供多樣的旅游體驗,今后會挖掘更多非遺新亮點,讓文旅活動豐富的同時也助力非遺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