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報:調查稱國企仍是中國大學生理想謀職對象
【延伸閱讀】
在華企業應對人才競爭:外企靠福利國企給戶口
2013-12-15 09:08:14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道 美國媒體稱,外企以前一直是中國求職者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們提供了更有競爭力的工資、培訓和差旅機會,但在中國經濟放緩增長腳步的今天,很多外國公司卻面臨著來自本土公司的激烈競爭。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12日報道,文雅晶(音)正是外企喜歡雇用的那一類中國員工。她是一個曾在英國接受教育的工程師,3月份才拿到碩士學位,想找一份薪水相對較高且上班時間靈活的工作。許多人都認為外企恰好能提供這樣的工作機會。但2013年7月份,她卻接受了一份中資公司的工作。
今年已經35歲的她強調工作穩定是她做出這個選擇的一個理由。她說:“一般情況下,中資公司不會解雇員工,除非員工問題很嚴重。但外企在中國的崗位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你用處不大,它們就會找更有用的人來取代你。”
報道稱,調查發現,現在的中資公司不僅工作穩定,薪水也越來越高。據跨國企業會員組織CEB的一項調查,2012年有47%的中國員工說他們更愿意在一家本土企業工作。相比之下,傾向于外企的員工比例只有24%。與5年前只有9%的人選擇中資企業、42%的人選擇外資企業的情況相比,目前的局面正好相反。
CEB亞洲區部門負責人布拉德·亞當斯說:“外企雇主長期以來所享有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因此,一些西方的企業如寶潔公司、通用電氣公司提高差旅費和福利等其他待遇。通用電氣稱他們在中國的起薪幾年來已經漲了大約3%到5%。從事專業化學品生意的格雷斯公司2013年已將中國公司的員工薪水平均上調了8.5%,為的是與中資公司和其他西方公司競爭。
報道稱,一些在華的西方公司甚至采取了“激進的”措施,每個季度而不是每年對薪資標準進行核準,從而保證領先于本土企業。
報道指出,中資公司還在爭搶知名度很高的外籍高管。谷歌公司管理安卓系統產品的部門負責人雨果·巴拉2013年加盟中國的手機廠商小米公司。華為公司也挖來了愛立信公司的約翰遜、諾基亞的趙科林和英國政府前首席信息官約翰·薩福克。
對于在華的外企來說,激烈的競爭意味著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做出更多的工作才能留住員工。據北京的美國商會稱,美國的公司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經濟增速放緩是其在中國的頭號挑戰。
本土企業也變得越來越精于招人。一家中資的鋼鐵公司宣傳要跨界進軍海外金融和房地產領域。還有一家國有電信企業去討好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
報道指出,2013年華為在中國南方的城市招聘時開出了月薪1萬元人民幣的起薪。據估計,電信業專業員工的起薪在3000元至6000元之間。華為稱提高起薪是因為那里的生活成本較高。
安永的主管合伙人黎俊偉說,近年來“小股的不是大股的”員工離開了安永,加入中資公司。有的時候,員工離開是因為他們期待在本土企業能夠有更快的發展或升職的機會。他說他提供咨詢的那些跨國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報道稱,在2013年11月人民大學的一場招聘會上,國有企業前排的隊最長。一些求職者說國企能解決戶口。這是他們對國企感興趣的原因。(編譯/涂頎)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