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發布《2025年二季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達3.84萬億元,投資資產凈值3.81萬億元,近三年(2022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累計收益率6.27%。從管理主體看,公募機構憑借專業投研能力占據重要地位,管理規模占比達40.77%,成為企業年金投資的中堅力量之一。
企業年金21年迭代進階 政策引導“長錢長投”成主流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始于2004年5月《企業年金試行辦法》與《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的正式實施。歷經21年的發展,企業年金實現了從零到近4萬億元的跨越。其發展脈絡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2004-2010 年為奠基階段,市場運作規則逐步完善,為后續發展筑牢基礎;2011-2018 年進入專業化快速發展期,管理規模持續擴容,投資體系不斷細化;2019 年至今,監管體系、制度建設日趨成熟,年金市場化運營進一步推動管理人在系統建設、人才儲備上加大投入,年金市場整體呈現規模與質量雙升態勢。
據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達3.84萬億元,環比2025一季度增長3.11%,呈現提速增長態勢,參與企業超17萬家、覆蓋職工超3300萬人。公募基金作為重要的管理主體,管理規模1.5萬億,13家千億規模年金投資機構中,6家為公募。
政策層面,國家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戰略。2025年5月印發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完善行業考核評價制度,全面強化長周期考核與激勵約束機制”,從頂層設計層面引導機構聚焦長期價值。自2025年一季度起,人社部將企業年金考核周期從“當期/當年”延長至“三年累計”,本次二季度數據統計區間(2022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即采用這一標準,且收益率計算采用時間加權法(非年化)。這一調整與養老資金的長期屬性高度契合,有助于引導機構摒棄短期波動干擾,聚焦長期價值創造,進一步推動年金投資向規范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業績與規模雙領先 工銀瑞信穩居公募第一梯隊
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因其資金屬性特殊、投資期限長、風險偏好穩健、監管要求嚴格等特點,對管理機構的投研實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回顧近三年,資本市場經歷顯著震蕩。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證指數近三年累計漲幅僅為1.35%,滬深300指數更是累計下跌12.24%。在此背景下,工銀瑞信基金在企業年金運作方面展現出了卓越的抗風險能力,業績表現在公募基金公司中居前。
人社部數據顯示,在22家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中,工銀瑞信基金以3325億元的管理規模穩居公募相對領先地位。從行業對比來看,近三年(2022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全國企業年金單一計劃含權益類組合平均收益率為5.86%,工銀瑞信基金收益達10.67%,超出行業均值近5個百分點;集合計劃含權益類組合行業平均收益為4.65%,工銀瑞信基金收益8.89%;固定收益類組合來看,工銀瑞信單一計劃固定收益類組合、集合計劃固定收益類組合區間收益分別為10.89%、9.98%,同樣超越同類平均收益。中長期穩健的表現,既源于對政策導向的精準把握,更得益于其對資產配置的科學把控,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捕捉結構性機會。
亮眼業績背后,是工銀瑞信“平臺化、一體化、多策略”的平臺化體系支撐。工銀瑞信搭建了覆蓋宏觀、行業、個股的全鏈條研究體系,設有宏觀策略、數量、海外及多個行業研究小組,同時構建涵蓋權益、固收等領域的專業投資能力中心。在這樣的設置下,宏觀研究為資產配置提供方向,行業研究深挖產業趨勢,個股研究篩選優質標的,最終形成“研究驅動投資、投資引領研究”的良性循環,為資產組合的長期穩健業績提供堅實保障。
在人才梯隊方面,截至2025年6月,工銀瑞信投研團隊規模超220人,投資人員平均從業經驗超過12年,自主培養基金經理占比超70%,投資人員平均司齡9年;考核機制上,3年期以上業績考核權重長期保持在70%以上,2025年進一步優化為“1年期占30%、3年期占50%、5年期占20%”的權重分配,這種“長期主義”制度導向,為企業年金業績穩定提供了核心支撐。
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 助力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0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65歲及以上人口2.20億人,占比15.6%,養老保障需求迫切。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將養老金融作為金融業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為其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
作為業內少數擁有養老金全牌照的機構,工銀瑞信深度參與養老三支柱建設,以專業能力鏈接“民生保障”與“國家戰略”,助力“養老金融大文章”落地。除了企業年金,在第一支柱領域,工銀瑞信2010年成為全國社?;鹁硟韧顿Y管理人之一,2016年獲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管理人資格。在第三支柱領域,工銀瑞信基金是首批推出養老目標基金Y份額的機構,目前旗下13只產品已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產品名錄,覆蓋“70后”至“95 后”不同年齡段及穩健、平衡、積極等多類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在高質量發展理念指引下,工銀瑞信以專業平臺優勢和長期業績證明其作為“耐心資本”的核心價值。未來,工銀瑞信將繼續發揮頭部機構優勢,為養老資金保值增值保駕護航,為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注入更多穩健動力,推動“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美好愿景的實現,為寫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金融強國建設貢獻專業力量。
數據說明:
全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參與企業及員工數量、公募基金企業年金管理規模、全國企業年金各類組合平均收益率、工銀瑞信企業年金管理規模、管理組合業績數據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2025年2季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截至2025年6月30日。近三年指2022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
風險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疬^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名稱中含有“養老”字樣,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諾,基金不保本,可能發生虧損。養老FOF為混合型基金中基金,其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基金,高于債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中基金、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型基金中基金。如果投資港股通投資標的股票,還需承擔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投資于權益類資產存在較大收益波動風險。指數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復制策略,跟蹤標的指數市場表現,具有與標的指數、以及標的指數所代表的股票市場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征,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指數聯接基金,通過投資于目標ETF跟蹤標的指數表現,投資者投資于本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股停牌等潛在風險?;鹩酗L險,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投資須謹慎。
市場存在風險,投資須謹慎,投資管理人不保證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管理過程中本金不受損失,亦不保證一定盈利。投資管理人聲明在合同、有關報告或文件中向投資者介紹的投資收益預期、業績比較基準等僅供投資者參考。年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管理人管理的其他產品的業績并不構成年金業績表現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