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育兒補貼制度是國家為支持家庭養育嬰幼兒,緩解家庭養育壓力,對符合條件的嬰幼兒按照一定標準發放補貼的制度。
7月3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和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郭陽、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負責人劉娟、全國總工會女職工部部長劉紅梅介紹育兒補貼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表示,育兒補貼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范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群眾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是一項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
以下是發布會問答要點:
【2025年之前出生的孩子是否可以享受到?由誰來申領育兒補貼?】
根據《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同時,育兒補貼的發放對象也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這部分嬰幼兒按照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也是發放到年滿3周歲。也就是說,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條件的嬰幼兒,都可以領取育兒補貼。
關于誰來領?育兒補貼申領以家庭為單位,由申領家庭確定1名申領人,應當是嬰幼兒父母一方,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其他監護人。
【育兒補貼什么時候可以申領?如何申領?有什么方便群眾的舉措?】
按照工作計劃,各地將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育兒補貼申領,8月31日前各地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
關于如何申領。育兒補貼主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領,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地在線上申請。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也保留了線下辦理渠道和人工服務,因特殊原因無法通過線上申領的群眾,可到嬰幼兒戶籍地鄉鎮、街道辦理。
同時,堅持“最小必要”原則,讓“數據多跑路”,讓大家盡量少提交材料,大家申領時只需提交嬰幼兒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等證明嬰幼兒身份和撫養關系的必要材料。二是拓寬申領渠道。國家衛生健康委依托各地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育兒補貼申領專區,同時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服務平臺開通了育兒補貼申領入口。
【地方政策如何與國家政策銜接,地方標準較高的還能不能發放?】
對于之前沒有育兒補貼政策,或者補貼范圍較小,或者補貼標準低于國家的,要按國家補貼的范圍和基礎標準統一實施,實現政策均等化覆蓋,體現政策的公平性。
對于各地之前已經實施的育兒補貼政策,地方要制定具體的政策銜接方案,確保本地政策和國家制度有序銜接。在此過程中,要切實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地方此前補貼標準高于國家基礎標準的,按規定做好評估和備案工作后,可以繼續執行。
【如果有必要,是否有可能在未來增加對家庭的補貼和其他援助?】
人口是一個慢變量,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包括育兒補貼在內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的作用需要長期觀察,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在實施過程中持續跟蹤、全面評估。國際經驗表明,生育支持需要多維度政策同向發力,形成系統性支持。
【財政部在保障育兒補貼制度落實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部署,中央財政將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對于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補貼所需資金,中央財政按照一定比例對地方予以補助,中央總體承擔約90%。
(編輯:曹靜 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