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12日電 ?3月4日,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世界目光聚焦中國。
連日來,多國媒體持續高度關注2023年中國兩會傳遞的重要信息。多國人士表示,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這一年度盛會,讓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備受矚目,也使得中國信心鼓舞世界。
中國高質量發展?為世界帶來更大機遇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進程。今年全國兩會將有何新看點,國際社會把更多目光投向東方。
德國《南德意志報》援引中國歐盟商會會長約爾格·武特克的預測說,不排除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6%的可能性。報道稱,目前的中國經濟數據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攀升至1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新出口訂單指數近兩年來首次重回擴張區間。
一年之計在于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加之春節因素帶動消費復蘇,我國經濟持續回暖并企穩回升。
《今日巴基斯坦》評論稱,2023年中國兩會的經濟目標,強調了政策的穩定性和高質量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中呈現出的諸多亮點表明,中國政府更關注國家如何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追求數字意義上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21萬億元、翻了一番,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8.5%、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尼日利亞《藍圖報》刊文指出,2022年中國的經濟增速表現優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其他大型經濟體。兩會是全世界了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策方向的巨大窗口,也為那些陷入制度萎縮困境的國家提供了反思的范例。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表示,隨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快恢復復蘇勢頭并推進現代化建設,中國的目標是在2023年實現5%左右的更快經濟增長和更好的發展質量。與此同時,該國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迅速復蘇,為全球更廣泛的增長帶來了希望。
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樹立新典范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環球時報》報道說,中國為發展中國家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樹立了良好榜樣。馬來西亞前政府官員約翰·彭(Pang)說,中國對全球化的承諾是更深入、更高質量的全球化。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切實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對其他國家也有借鑒意義。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關注到,當今世界正面臨嚴峻問題,安全赤字、債務高企等因素給多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世界期待中國進一步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助力世界應對各項挑戰。
阿富汗《每日瞭望報》資深記者胡賈圖拉·齊亞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得到充分詮釋。這一倡議拉近了世界各國的距離,中國正與世界分享發展成果、發展經驗,世界其他地區也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受益者。
中國高水平開放?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這明確了今年我國外資工作的基本方向,也進一步釋放了堅定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
彭博社報道稱,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南華早報》在報道中指出,中國官方正著力增強國內外企業對經濟發展的信心。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團、渣打銀行、瑞銀等國際金融機構都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復蘇步伐將優于預期,消費者信心預計也將得到提振。
當前中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趨勢,向全球企業釋放引資“磁力”。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1.2萬億元,同比增長6.3%。
德國《商報》指出,“中國經濟復蘇的希望正在刺激亞洲股市”。隨著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開幕,“全球投資者對中國政府將為2023年定下什么樣的經濟增長目標,尤其感到興奮”。
"越來越普遍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具有較強韌性,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在增強。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菲律賓《馬尼拉公報》網站刊文。
(編譯:曹原青 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