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7日電(信蓮)英國路透社中文網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稱,進入5月以來,中國A股走勢一改先前上漲勢頭,持續出現劇烈震蕩,而論及本輪A股高位劇震的原因,或許要追溯到其背后政策與市場的博弈。以下為文章摘編:
本周中國A股走勢一改此前持續上漲的強勢,出現寬幅震蕩并連續下挫。新股發行提速及獲利回吐可能只是表面誘因,政策與市場的博弈才是背后的關鍵因素。
周二滬綜指.SSEC大跌180點,跌幅逾4%創三個半月最大單日跌幅,周三早盤則大幅反彈但午后再現跳水,盤中最多跌去近兩百點,投資者對未來走勢愈加揣測不定。而部分官方媒體近期口風飄忽不定,更加劇了投資者對政策面的疑慮。
“近期大家討論‘530’行情的多了起來,其實就是一種市場與政策博弈的預期。一旦大家對政策面沒有顧忌,市場就會瘋漲。”銀河證券資深分析師任承德稱。
當年為抑制股市過熱,國家稅務總局在2007年5月30日凌晨宣布將股票印花稅率由0.1%調高到0.3%,引發A股市場出現數日暴跌,很多股票出現連續四五個跌停。而本周二股市大跌的原因之一,也來自一份券商報告引發的管理層將上調印花稅率的傳言。
而此前中國股市上漲勢頭兇猛,A股市場近三個月連續上漲,滬綜指累計漲幅近五成。中國證監會于4月底頻頻放風,提示市場風險,并稱將根據市場情況,在保證穩定市場預期的基礎上,按月均衡發行,適當加大新股供給,由每月核發一批次增加到核發兩批次。
任承德稱,昨日大盤大跌當晚,一向被認為官方喉舌的新華即發表四篇股市評論文章,稱A股牛市基礎未變。這無疑給原本存有疑慮的投資者打了興奮劑,催生了周三的盤中反彈。
在周二國內股指大跌后,新華社及新華網周二晚間連發《股市遭遇重創不失為一場洗禮 風雨過后更見彩虹》等四篇股市相關的文章,文章稱增加新股供給并非打壓股市,目前股市中期上行動力充沛,牛市格局仍將延續,A股終究將回歸理性慢牛。
但周三的反彈曇花一現并繼續大跌,仍顯示出投資者情緒轉趨不穩及對官媒口風和大盤的信心已不若之前。
瑞銀證券發布最新策略報告稱,至目前為止,真正能改變市場上漲趨勢的因素還沒有出現,在寬松貨幣政策中期,及新增資金踴躍進入股市環境下,維持A股二季度震蕩上行的觀點。
報告認為,扭轉A股市場趨勢的因素有兩條,即監管層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和股票供給大幅上升。目前監管層只是提示風險,并未打壓股市,大型融資活動也沒有出現。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相當多個股估值已高得離譜,且監管層多次提示風險后,市場情緒近日已出現分歧,繼續快速上漲和調整后再上漲兩種觀點均有支持者。
“快牛還是慢牛之爭,其實就代表了市場與政策之爭。市場自然是希望快牛,賺錢快啊,但從國家意圖來看,當然是希望牛市能夠慢一點,長一點,更多地解決企業融資問題。”上海一券商分析師指出。
私募基金南海基金投資總監戴晶亦認為,“國家希望慢牛,就是能夠維持一兩年。漲得太快的話,幾個月就結束了。”他認為,創業板未來還能漲,對于TMT(科技、媒體和電信)股票是不看市盈率的,但這個點位波動肯定加劇,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
(編輯:涂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