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銀聯卡受理市場違規約束升級 新規明年實施
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愈加明晰之際,國內唯一的卡組織中國銀聯也著手加強對銀聯卡受理市場的規范。
日前,中國銀聯召集50多家國內主要第三方支付公司,對2015年擬實施的新版《銀聯卡受理市場違規約束實施細則》進行解釋和說明。
重典治亂
“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之后更需要規范,銀聯作為卡組織,有義務保障銀聯卡市場的有序運行。”銀聯內部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據銀聯業務部高級主管任志俊介紹,新版違規約束細則加大了對各類違規行為的約束執行力度,對嚴重違規行為不再給予整改期,并且新增違規行為分類及處置方法。
“這次修訂后,違規約束細則力度將達到之前的2倍到5倍。”銀聯內部人士透露。
“比如第三方支付繞過銀聯直連銀行,根據舊版細則最低約束金額為每戶2.5萬元,修訂版則增加至每戶5萬元。”任志俊說。據了解,所謂“約束金額”是指對商戶過去一段時間內違規交易的差價進行追償,然后補償給發卡行。
最為嚴厲的是對系統化變造交易的懲處,違規行為一經認定,啟動違約金約束措施,違約金標準為單次1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銀聯業務管理委員會一共通報了16萬戶違規商戶以及1.42億元約束金額,但僅2014年上半年,就通報了46萬違規商戶以及3.56億約束金額。央行曾還發文要求匯付天下退出15個省市收單業務,另有3家第三方支付受到不同程度處罰。
對于銀聯對第三方支付違規的約束行為,近期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銀聯作為一家企業,目前所做的就是根據既定的平臺規則所進行的一些追償性的清算,這種追償性的清算是一種糾錯,不是罰款,更談不上行政處罰,也完全屬于銀行卡受理市場中的一種商業行為。
“我們理解銀聯的立場,在法律上,商業合作和契約規則上看也是合理的,但某些觸發的約束金額大幅度提升還是值得商榷的。”北京一家大型收單機構高管說,銀聯執行新的違規約束政策時和主要的幾家收單機構有過溝通,但這幾家收單機構業務已經多元化,代表性不足,廣大中小收單機構仍基本依賴手續費分成。
新規明年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新細則將于明年實施,這意味著留給收單機構整改的時間不足1個月。
銀聯業務部副總經理朱鋼介紹,今年12月8日起,所有收單機構必須同時啟動自查整改。到年底之前,收單機構必須斷開全部未經中國銀聯書面許可的,與中國銀聯其他成員機構建立的直接系統連接,完成對所有外包服務機構合作范圍的重新審核,以及對重點商戶的資質重審。
除此之外,銀聯要求本周開始連續3個周五16:00之前以及2015年1月5日16:00之前,向中國銀聯報備整改進度和結果。
另外據銀聯介紹,2015年另一項制度《銀聯卡收單外包服務指引》也將開始實施,主要目的是為收單機構提供參考服務,并且推動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優勝劣汰。
上海一家收單機構副總經理解釋,現在的市場亂象是長期積累的情況,一方面國內市場體量很大,收單機構開拓市場和全方面服務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借貸分離(即借記卡和貸記卡執行不同的刷卡費率)和價格體系(即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聯7:2:1的分配機制)的改革沒有跟上。
對于銀聯的舉措,幾家收單機構高管均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銀聯新制度的實施,的確代表了收單市場的發展方向和政策,但違規約束力度大增并倉促實施,可能會對市場造成傷害。
“收單機構更愿意看到銀聯加強會員約束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對銀聯卡受理市場的價格改革也能跟得上。”上述上海收單機構的一位負責人說。(梅菀)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