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17日電(涂恬)油價本周大跌的背后,一場全球范圍內的“石油博弈”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紐約商品交易所美國原油價格本周二當天下跌4.5%,至每桶81.84美元,創下繼2012年6月份以來最低的收盤水平。與此同時,北海布倫特油價本周再次跌破90美元,13日當天更是跌至88美元,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
全球油價為何持續下跌?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15日的報道認為,推動油價持續下跌的重要原因,是全球范圍內的石油需求放緩。據報道,本周二,國際能源署(IEA)已經將其對全年石油需求增速的預期下調至了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而與此同時,盡管油價大跌,美國這一“冉冉升起”的全球石油大國卻似乎無意控制頁巖油產量。而在地球的另一邊,老牌石油出口“勁旅”——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似乎也無意減產,包括沙特在內的多個中東石油出口大國甚至表態稱,就算價格因此拉低,自己也愿意承受。
延伸閱讀:全球油價大跌背后的中國因素
那么,為何明明石油需求已經放緩,美國與歐佩克卻依然不愿減產呢?在這場大國博弈的背后,雙方的“底線”又究竟是什么?
根據高盛的研究,對于美國而言,頁巖油生產的成本線大約是“85美元”。高盛認為,這個價格也同時是中東國家與美國這場“石油拉鋸戰”的“生死線”。
高盛認為,美國前三大頁巖油田的儲量約為目前沙特的國家原油儲備的三分之一。只要價格在實際成本曲線之上,頁巖油就可盈利,這就意味著只要布倫特原油價格高于85美元/桶,頁巖油產量每天可以達到1100萬桶,這對于OPEC國家來講是一個警戒“紅線”。
然而,如果油價跌到85美元/桶以下,情況就完全變了,頁巖油公司就應該開始警惕關注了。目前彭博頁巖油指數已經跌入熊市:
在油價下跌的過程中,沙特阿拉伯表現出了明顯的任由其下跌的意愿,這樣將考驗資本市場對美國石油生產商的支持。自從2009年美國頁巖油革命開始以來,此輪油價下跌是對美國該行業最嚴峻的一次考驗。
此外,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前白宮官員Bob McNally的表態稱,粗略估算,即使油價跌到80美元/桶,也僅僅會導致沙特損失皮毛,約100-200億美元。但分析師也表示,即使美國WTI原油價格低于85美元/桶,美國頁巖油公司也還是能夠盈利的。
Wood Mackenzie公司預計,大部分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收支平衡點是油價在75美元/桶。如果油價繼續下降,頁巖油產業的壓力就會增加。中小型頁巖油公司這些年來一直處于現金流赤字的狀態。頁巖油井產量的下滑意味著這些公司要不停地開采才能夠維持產出,更不用說實現增長了。
如果開采的資金出現問題,那么頁巖油產量將急速下降,或將意味著頁巖油泡沫的破滅。Wood Mackenzie公司的分析師Phani Gadde表示,如果油價在每桶100美元,那么所有頁巖油生產商都能夠在2-3年內達到收支平衡;如果油價降到90美元/桶以下,那么有30%-60% 的生產商都還將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
據評級公司惠譽的數據,能源公司發行的評級低于B-的高收益率債券(垃圾債)規模已經達到750億美元,2009年這個數字僅有160億美元。
(編輯:信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