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9日刊發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的文章稱,兩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期待兩國關系與時俱進,引領未來的永久友誼。
文章稱,明年,新加坡和中國將慶祝建交25周年。新中兩國關系密切、合作領域廣泛。
新中兩國的接觸,起步于李光耀和鄧小平時代。自那時起,歷代新中領導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和深入的相互了解。鄧小平于1978年訪問新加坡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都是中國的首要任務。訪新期間,鄧小平目睹了一個正著力應對這些挑戰的社會,并認識到新加坡經驗對中國的參考價值。對此,新加坡非常樂意分享我們的經驗,因為新加坡希望中國成功。
文章稱,新中正式建交之時,兩國關系已經相當密切。中國官員頻繁訪新與對口單位進行交流。李光耀認識到實踐合作才是相互學習的最佳方式,兩國政府共同發展一個規模空前、愿景遠大的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2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它已成為城市與工業發展的范例。
2008年,新中兩國在天津啟動了著重于生態建設的第二個重點合作項目。發展生態城的宗旨是為了尋求一個既能促進經濟發展,又能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方法。除了結合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和硬體建設,天津生態城還著重于軟體建設,通過經濟、社會和環境政策的貫徹,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且充滿活力的宜居城市。
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是新中兩國政府的旗艦合作項目。同時,還有幾項以“企業牽頭、政府支持”模式發展的重大項目。這些項目包括:旨在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典范和催化劑的“新中廣州知識城”;將新加坡食品安全和物流經驗,與中國豐富自然資源和農業基礎相互結合的“新中吉林食品區”等。
文章說,新中關系并不僅止于經濟合作。盡管兩國面積懸殊,但新中兩國秉著文化的淵源與民間的深厚感情,享有著獨特的友誼。兩國都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并共同推廣人力資源發展的合作項目。隨著中國發展的轉型,交流的內容也有所調整。從最初的經濟發展重點,至今日的多元議題,交流學習內容已涵蓋了可持續發展、社會治理、反腐以及法治等新領域。
新中兩國得以展開廣泛多元的合作,基于兩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這個扎實的基礎上,我們必須持續加強推廣兩國各階層人民的相互理解。
除了雙邊合作,新加坡一直堅定支持東盟與中國深化關系,并為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2008年簽訂的新中自由貿易協定,為之后的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奠定基礎,為區域帶來了實際的利益。
張志賢在文章中表示,期待能繼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攜手合作,繼往開來,為兩國建立廣泛實質,互補共贏,與時俱進,引領未來的永久友誼。
相關文章